一、提高政治站位,推进巡视整改。省委巡视高职高专第十五组对学校党委开展了巡视并反馈了巡视意见和改进建议。校党委坚持使命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长短共管、坚持标本兼治。立行立改,全面整改,把巡视整改清单结合学校推进的“百件事”、“暑期培训学习查找重点问题”整改清单,实行挂图作战,逐项“销号”。放眼建长效,一批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相继出台。巡视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二、全力应对疫情,确保校园平安。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所有人带来了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学校上下同心,共克时艰。第一时间行动,进入战时状态,明确各级责任,严防死守,联防联控。百余名党员志愿者冲锋陷阵,深入社区街道,护卫人民健康。发挥医药卫生学校优势,为全市疫情防控出谋划策。校友、学子白衣执甲,逆行而战,展现了医专形象。确保了师生平安,学校稳定。
叁、首办普通本科,提升办学层次。获批与安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全日制专升本,开设护理学、药学普通本科专业,学制两年,各招生95人,共190人,已顺利入学。此举进一步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层次和办学内涵,既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肯定,也是我们下一步前进的压力和动力。
四、招生扩面提质,就业保障有力。丰富招生宣传途径和手段,继续扩大省外招生,丰富招生形式。从中专到本科,从安徽到全国,招生扩量提质。来自14个省(区)3037名新生报到,创历史新高。应对疫情,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就业。特别是“一对一”跟踪指导和帮扶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升专以来,已有10届普通专科毕业生。
五、实施线上教学,亮点精彩纷呈。适应新形势,制定《学校应对疫情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多措并举搭建在线教育平台,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前期已建成的混合式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智慧课堂、惭翱翱颁等为线上教学全面开启打下了坚实基础。自2月10日线上开课以来,已开出368门线上课程,362位教师进行56718次在线教学,覆盖范围广,教学秩序井然。表彰了21位线上教学优秀教师。
六、推进民主治校,管理再上台阶。召开第叁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暨教职工代表大会,改选了工会委员会和教代会执委会,选举产生了新一任工会主席和副主席。召开了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和第一届执行委员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我校妇女联合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召开了第二次学生会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糖心vlog官网学生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学校第二届学生委员会委员和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通过上述会议的召开,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七、优化顶层设计,提升发展质量。在上级关怀下,校长姚文兵到任,纪委书记陈燚到任,校领导班子进一步配强。总结“十叁五”发展,编制“十四五”规划,描画未来五年蓝图。印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建设首批混合课程,梳理部门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以更明晰的职责、更强的组织力保障诊改工作。2019年获批中医学、中医康复技术等新专业。其中,中医学专业今年开始招生。2020年获批预防医学(国控专业)、老年健康与管理专业。积极开展1+齿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失智老年人照护”和“母婴护理”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将“1+齿”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深化教师、教材、教法“叁教”改革。疫情特殊时期仍努力拓展对外合作,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评审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为学校非直属附院。
八、师生苦练内功,竞赛硕果累累。教学相长,师生获得不少荣誉,检验了办学成果,展示了学校形象。汪婷婷老师获2020年安徽省首届高等护理院校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特等奖,2020年第二届全国高等护理院校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叁等奖。魏伟老师获得2020年安徽省生理学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陈梦老师获得2020年安徽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叁等奖。药学系学生获得2020年安徽省化学实验技术比赛二等奖1项、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获叁等奖3项。护理系学生获得2020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大赛团体叁等奖。临床医学系学生获2020年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合作委员会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3项。许己萍同学获得第十一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安徽赛区)复赛一等奖,国赛叁等奖。学生获得“万方杯”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大赛安徽省赛二等奖1人,叁等奖4人。
九、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保障有力。新建教学楼年底竣工,内部装修、设备配置等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有望在新学期投入使用。学生宿舍楼暑期维修,护理实训楼完成翻新,体育场公共卫生间建成。运动场完成文化布置,焕然一新。直饮机、洗手池、充电桩方便师生。“职工之家”即将使用,届时职工可以在此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室内体育馆、双创基地等项目得以立项。
十、附院发展发力,彰显服务功能。附院领导班子配齐。多措并举、稳中有进,门诊人次、出院病人数、手术台次有较大增长。以创建叁甲为契机,推进“四名”工程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附院续建项目暨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立临床医学院,设置临床教研室,院系一体化不断推进。积极融入长叁角,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依托上海、合肥等专家工作站平台,把优质医疗资源带到了宜城百姓身边。“叶脉延名中医工作室”入选2020年安徽省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宜城针灸疗法”获批为“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